About us
ABOUT HINP张剑葳
张剑葳,1982年生,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学术兼职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期刊《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副主编等。2022年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青年计划。
学历:
2004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历史学学士、艺术学双学位。201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建筑考古、建筑历史与理论、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
课题:
主持首批国家级一流虚拟仿真课程一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省部级和北京大学教学奖励。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一项,国家社科重大基金子课题一项;主持完成国家文物局课题一项。曾主持及合作完成多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曾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工程一等奖(第五完成人)、山西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第四完成人),2022年获第十二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世界遗产实践:
2019年起,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WHITRAP-Beijing)常务副主任,成功举办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与自然保护地国际人才研培班”,为国家储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事务及自然保护地国际型人才。
多次担任“一带一路”国家自然遗产保护与管理官员研修班等国家林草局国际自然保护地相关培训班专家、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地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创意培训专家。WHITRAP北京中心与卓众出版集团联合出品的学术期刊《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是亚洲第一部同时研究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学术刊物。
主持贵州安顺-黄果树屯堡世界遗产价值调查研究,组织团队对安顺地区少数民族村寨及其文化景观开展了基础性研究,为其提供申遗路径新思路。
主持福州“近代曙光”申遗路径研究等世界遗产研究项目,主持世界遗产泉州安溪青阳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山西曲沃晋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北大燕南园景观保护规划,在实践中实施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融合。
代表作:
专著《中国古代金属建筑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获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
专著《名山建筑》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本书以中国名山上的建筑景观为研究对象,从建筑文化的视角,论述了五岳、道教名山、佛教名山的建筑与景观。作者提出,在山上建筑的传统由来已久,是一种古老且绵延至今的浪漫主义建造行为,也是中国建筑传统中一项引以为傲的成就。本书运用对名山的一手调查资料,分析了中国代表性名山的文化景观与建筑历史,围绕历史上的山与观念、山与建筑、山与山势、山与山图等线索进行论述,实证与感悟并重,图文并茂,把中国最重要一批名山之美及其历史文化意义如山图画卷般徐徐展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