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全球野生动物数量50年间减少逾七成
2024年10月11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主办的2024自然向好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并全球同步发布了《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WWF全球总干事克思婷 • 斯海特(Kirsten Schuijt)博士在论坛上对该报告进行深度解读,呼吁社会各界进一步采取行动保护濒危物种和恢复生态系统。
WWF北京代表处副总干事周非主持论坛 © WWF
2024自然向好国际论坛 © WWF
变化虽微,积重难返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4》中的地球生命力指数(LPI)表明,全球自然生态系统仍在不断恶化,生态系统韧性持续降低,威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过去50年间(1970-2020年),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这一数字比两年前高出了4个百分点,主要威胁因素为栖息地的退化与丧失。
© 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关于自然健康的早期预警指标,其追踪了5,495个物种近 35,000个种群的平均比例变化趋势。
WWF全球总干事克思婷 • 斯海特(Kirsten Schuijt)博士在论坛上对《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进行深度解读 © WWF
克思婷表示,每年的《地球生命力报告》都明确提示我们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紧迫性。全球目标提供了路线图。解决方案就在我们的行动中,自然向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
报告警示,变化虽微,积重难返。如任由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海洋、冻土和生物圈等生态系统)将触达其崩溃的边缘,即:临界点(Tipping points)。一旦突破临界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将被打破,威胁全人类和野生物种的生存。
同心协力,希望犹在
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护地球生命力,国际层面制定了很多全球目标,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巴黎协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等,这些努力是必要的,但仍然不足以扭转自然丧失的趋势。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政府、企业、机构和个人共同努力,进一步落实深入的保护工作,科学系统地处理导致自然丧失的主要威胁因素,寻求农业、能源、金融等行业的转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 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此外,在“生命力的对话”圆桌环节谈到,中国在履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过程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从顶层设计、行业转型、国际合作等方面为其他缔约方树立了良好的典范。WWF 与来自政府间组织和国际组织的嘉宾们就生物多样性相关政策倡导、COP16展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嘉宾们提出具体建议,以期支持昆蒙框架的落地实施,遏止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进而实现自然向好。
“生命力的对话”圆桌环节 ©WWF
在地保护是WWF的核心工作领域之一,WWF在中国野生东北虎保护地的实践已有近20年的历程,通过对东北虎、东北豹和中华秋沙鸭等物种的保护,森林、湿地和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修复和管理工作,WWF和合作伙伴持续积极探索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圆桌环节 ©WWF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表示,环境保护应该从被动的危机应对,转向主动寻求与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深度交融的新机遇,希望能与社会各界一起推动这一理念转化出更多切实的行动,共同助力自然向好。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 ©WWF
物种数量下降和增长的案例 © 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2024国际熊猫日系列活动得到了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的支持。
直接访问WWF北京代表处官方网站https://www.wwfchina.org/,下拉至“出版物”板块点击文件即可下载《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中文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