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捐赠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IUCN红色名录首次纳入千种真菌,警示全球生存威胁加剧

2025-04-07 89 来源:IUCN中国 

IMG_257

© Michael Krikorev

被列入 IUCN 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的真菌物种数量已突破 1000 种,表明森林砍伐、农业扩张和城市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这些物种数量下降。本次更新还显示,乳香树正面临日益严峻的灭绝风险,而新的绿色状态评估则揭示了保护措施对狮子等物种的影响。

目前,IUCN 红色名录共收录了169420个物种,其中47187种面临灭绝威胁。本次更新新增 482 种经过评估的真菌物种,使其总数达到1300种,其中至少411种正面临灭绝风险。

 

“真菌是地球生命的无名英雄,是健康生态系统的基础,但长期以来却被忽视。得益于专家和公民科学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全球已知的 155000种真菌中,已有1000多种被纳入 IUCN 红色名录,这是最全面的灭绝风险信息来源。现在,我们需要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行动,保护这一非凡的真菌王国,它庞大的地下网络维系着自然和生命的延续。”

——IUCN 总干事 Grethel Aguilar

 

真菌的致危原因

1    生存空间挤压:农业与城市化威胁

农业和城市的快速扩张正在取代真菌的栖息地,导致279种真菌面临灭绝风险。此外,化肥中的氮和氨排放以及发动机污染也威胁着91种真菌,这在欧洲尤为严重,影响到一些传统乡村常见的物种,例如易危物种纤维蜡伞(非官方中文学名,Hygrocybe intermedia)。

2    森林砍伐:真菌的致命打击

至少有198种真菌因森林砍伐(包括木材生产、非法采伐和农业清理)而面临灭绝威胁。其中,原始森林的皆伐尤其具有破坏性,因为其轮作周期短,无法给真菌足够的时间重新建立种群。自1975年以来,芬兰、瑞典和俄罗斯的原始松树林已减少30%,使得巨型骑士菌(非官方中文学名,Tricholoma colossus)等物种濒临易危状态。

气候变化

由于火灾模式的变化,美国已有50多种真菌面临灭绝风险,这些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例如,自1980年以来,高海拔的内华达山脉森林逐渐被冷杉主导,极大压缩了濒危物种Gastroboletus citrinobrunneus 的生存空间。

 

“尽管真菌大多隐藏在地下或木材内部,但其消失会影响地表生物的生存。例如,真菌能增强作物和树木的抗旱性和抗病性,还能帮助土壤储存碳。因此,保护更多的原始森林至关重要。在林业管理中,应考虑到真菌的需求,比如留下枯木和散落的树木,同时通过积极的森林管理来降低火灾强度。”

——IUCN SSC蘑菇、菌类和马勃菌专家组红色名录权威协调员 Anders Dahlberg 

真菌界是独立于动物界与植物界之外的生物类群,物种丰富度仅次于动物界。据估算,全球真菌约有250万种,目前已被正式命名的约15.5万种。它们是生态系统的支柱:大多数植物都依赖真菌来吸收养分,否则无法生存;此外,真菌还促进有机物分解。许多真菌可食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和饮料发酵,也构成药物的基础,并在生物修复中用于净化污染场地。

本土行动助力保护濒危乳香树

IMG_264

© Kay Van Damme

也门索科特拉岛的五种乳香树(Boswellia)从“易危”升至“濒危”,一种从“易危”升至“极危”,另外三种首次被评估为“极危”。

乳香树的幼苗因山羊啃食而难以生长,同时还受到长期干旱的影响。索科特拉的牧民传统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由于轮牧方式减少以及过去百年间牲畜数量增加,放牧压力不断加剧。与此同时,极端天气对乳香树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2015 年和 2018 年,强烈气旋接连来袭,引发了山洪暴发与山体滑坡,许多乳香树不仅被损坏,甚至被连根拔起,种群数量遭到极大破坏 。

 

“乳香树在索科特拉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这里每平方公里的乳香树种类多样性为世界之最。通过为幼树建围栏,当地社区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山羊侵害,并通过生产乳香蜂蜜获得额外收入。面对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本土行动对于索科特拉乳香树的未来至关重要。”

——索科特拉当地乳香树专家 

Mohammed Amer

作为古代世界最珍贵的商品之一,如今索科特拉的乳香使用受到良好管理。当地居民使用树脂和树皮进行传统医药和宗教仪式。确保索科特拉的乳香使用保持在本地范围内,并与树木的稀有性相匹配。

 

绿色状态评估显示狮子需要加强保护

IMG_268

© Marnus Roodbol, Endangered Wildlife Trust

目前,IUCN 红色名录上已有100多项 IUCN 物种绿色状态评估。这一评估补充了红色名录,可用于衡量物种恢复情况及其保护成功度。狮子(Panthera leo)的首次绿色状态评估表明,其种群“大幅度衰退”,同时在红色名录上仍被列为“易危”。

评估显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狮子在其分布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功能性消失,已在北非和西南亚灭绝。然而,评估也表明,正是保护措施阻止了西非、中南部非洲、南非和印度的狮子灭绝。面对人类定居点的扩张,未来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以维持现存种群。

 

“仅在 IUCN 物种绿色状态评估推出三年后,就已有超过 100 项评估发布,数百项正在进行中。狮子的例子显示了绿色状态数据的力量。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在哪些地区,正是由于保护措施才避免了局部灭绝,这对于未来制定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Re:wild 保护战略高级总监 Barney Long 

IUCN 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2025年3月更新:

收集物种总数:184257(受威胁物种数:50422)

-  灭绝(EX):976

-  野外灭绝(EW):83

-  极危(CR):11072

-  濒危(EN):20319

-  易危(VU):19031

-  近危(NT):10886

-  低危/保护依赖(LR/cd):136

-  无危(LC):99592

-  数据缺乏(DD):25157

4.8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IMG_270

© 央广网

截至2025年4月,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已形成独特的全球行动网络:非洲的反盗猎犬队在草原上巡逻,东南亚的穿山甲救助站24小时运转,中国的科研团队用基因技术复活濒危物种精子。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的设立,旨在提醒全世界关注野生动物的命运,这个日子唤起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日子也是一个契机,让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