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建设专项规划(2024-2030年)》正式印发实施——引导国家公园社区绿色发展,推动园地融合
近日,由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组织编制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社区建设专项规划(202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家公园工作领导小组同意,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导落实《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上位规划要求,统筹衔接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专项规划,以国家公园“园内社区”“天窗社区”及外围关联社区发展现状为基础,顺应人民群众对社区建设发展的新需求,充分考虑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美丽社区、文化传承等需要,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规划》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梳理相关规划中确定实施的内容和项目,评估各个社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社区内需要提升完善的设施配套内容,并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和行动计划。重点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布局、用地发展、服务设施建设指引、绿色发展指引、建设风貌管控指引、共建共管机制建设等内容,着眼于打造环境友好、设施完善、产业适度、经济活跃、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绿色发展社区体系。
《规划》落实上位规划指导要求,以重要社区为核心,以“雨林社区”为重点,合理统筹“接邻社区”,通过核心社区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将周边社区紧密联系,形成组团,整体上形成“点、极核、组团”的空间形态。
《规划》提出按照“分级分类”的思路,归纳总结99个社区的镇村级别和社区类型。其中,按照国土空间规划镇村体系,将社区分为城镇社区级和农村/农林场社区级2个级别;结合社区级别、服务功能规模、搬迁撤并条件等,将社区类型分为综合服务类、集聚提升类、一般控制类以及特色保护类四种,通过社区分级分类对社区人口、服务设施配置和产业发展等内容提供规划指引。
《规划》将社区与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整体,保护社区的整体格局,加强风貌管控,彰显社区特色。对进入社区的重要节点、重要交通路段以及社区内部空间进行重点风貌管控,整体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管控体系,为各个阶段规划设计和建设提供指导依据,并提出了无废、近零碳社区建设指引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指引。
《规划》提出规划实施保障和近期实施行动计划的建议,明确社区近期建设方向,保障规划落地实施,对后续社区详细规划(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及开发边界外村庄规划)优化调整、海南热带雨林公家公园社区发展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其他与社区相关的建设提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风貌管控规划等,提出规划编制内容引导。
《规划》明确近期需要进行建设的22个示范点,并提出具体建设实施项目。通过示范社区建设引领,逐步推动其他社区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