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捐赠

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宝岛万物生”!它们在海南生机无限

2025-05-22 7 来源:海南日报

40年,从仅存2群不足10只增长到现在的7群42只——这是海南长臂猿“常住猿口”数量的变化,其家族在日益壮大。如今,它是全球长臂猿类群里唯一实现稳定增长的种群。

25年,从900余株增长到目前的近3.2万株——这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种群在海南展现出的生命力,当前,坡垒种群正得到有效恢复。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

IMG_257

栖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的海南长臂猿。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我省对照《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要求,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缩影和典范。

“海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生物多样性

海南“多”在哪?

纵观这一热带岛屿,这里分布有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同时拥有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其中珊瑚礁、海草床分布面积全国最大,分别约占全国面积的95%和64%。

698种陆栖脊椎动物、4689种本土野生维管束植物、340种海岛潮间带生物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宝岛万物生”画面……

IMG_259

万物在此共生

受益于不断构建的

一张张“安全守护网”

去年,海南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海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全省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围绕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等4个优先领域,共提出28个优先行动,为各部门、各市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路线图”。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去年,海南联合生态环境部举办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积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网络,持续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

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去年同步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明晰生物多样性“家底”。此次调查不仅有助于完善物种名录,还推动市县实现制定专项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从0到1”的突破。

IMG_260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百花岭文化旅游区,网丝蛱蝶自在飞舞。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遗传资源繁育基地、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项目等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名单……一系列创新性的保护措施和政策出台,为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此外,海南生态环境、林业、海洋、农业、自然资源、海关等部门,既在各自所辖专业领域“分兵把口”,又多部门“联动跨界”协同,不断形成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合力。

这一项项行动,见证着海南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

从海南长臂猿的欢鸣到坡垒种群的复苏,从热带雨林的茂盛到海洋生态系统的丰富,每一处景象都是大自然赋予海南的独特宝藏。海南也正以积极行动回应着这份馈赠,努力守护“宝岛万物生”。

IMG_262

海口连续3年监测到海南特有珍稀物种露兜叶山蟌,说明露兜叶山蟌在海口有较为稳定的种群。图源于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

“海上森林”尽显绿色活力

5月19日

一场大雨过后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

红树植物种质资源圃里

红榄李、木果楝、莲叶桐

水椰等40多种红树植物

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作为全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东寨港保护区采取退塘还林、环境整治等综合措施,清退养殖塘5776亩、修复红树林4523亩、新增红树林4731亩,红树林面积扩大到26565亩。

IMG_265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片红树林绿意盎然,引来成群白鹭。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不仅是东寨港,近5年来,海南在海口、东方、陵水、儋州、昌江等沿海市县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全省累计新增红树林近2万亩,并实施管护监测、科普宣传等措施,持续推进红树林生态向好向优。

近日,在海南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6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佩戴上了定位器,研究团队将对它们的越冬活动范围与迁徙路线进行实时监测。

近年来,东方市清退了东方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内850亩的养殖塘,补植本土白骨壤、红海榄等红树品种,生物多样性承载力稳步提升。2023年至2025年,该保护区鸟类数量分别达到约5000只、6000只、7000只,总数稳步提升。新增鸟类31种,栗树鸭、黑翅鸢、白腹鹞等已成为保护区“常客”。

海南林业部门还强化红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红树品种苗木培育和供应,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在文昌市东阁镇群建村排港村民小组,一个占地288亩的红树林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今年年初刚获批建设,这个种质资源库里保存有75份红树种质资源,涵盖了红海榄、木榄、海莲、角果木等14种红树植物,这些种质资源将持续支撑沿岸的“海上森林”焕发活力。

红树林面积、品种的增多,也促进了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截至2024年,海南现有红树植物共21科28属44种,红树林总面积7638.73公顷,全省红树林湿地范围内累计记录到鸟类47科203种。

今年3月初,《海南省红树林资源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5年)》印发,提出实施红树林营造工程、提质增效工程、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和可持续利用工程等五项重点工程,推动海南红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全省红树林面积将稳定在7948公顷以上。